全球咖啡豆分級制度完全指南
埃塞俄比亞 (Ethiopia)
作為咖啡的發源地,埃塞俄比亞的分級標準以每300克生豆中的瑕疵豆數量為基準,共分為G1至G5五個等級。
- G1 (頂級精品): 瑕疵豆含量0-3顆,是完美品質的代表。
- G2 (精品): 瑕疵豆含量4-8顆。
- G3 (商業級): 瑕疵豆含量9-23顆,性價比較高。
- G4 (商業級): 瑕疵豆含量24-86顆,適合一般商業用途。
- G5 (商業級): 瑕疵豆含量多於86顆。
肯亞 (Kenya)
肯亞採用獨特的豆粒大小分級系統,以不同孔徑的篩網區分,這也是評定其咖啡品質的重要指標。
- E (大象豆): 顆粒最大,通過20號篩網,極品珍稀。
- AA (高級精品): 通過17-18號篩網,是肯亞最著名的高級精品等級。
- AB (性價比之選): 通過15-16號篩網,是AA與B級的混合。
- C (一般商用): 通過15-10號篩網,顆粒較小。
巴西 (Brazil)
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,採用NY分級法,結合顆粒大小和瑕疵率進行評定。
- NY.2 (最優質等級): 瑕疵數僅6顆。
- NY.2/3: 瑕疵數9顆。
- NY.3: 瑕疵數13顆。
- NY.4: 瑕疵數26顆。
- NY.5: 瑕疵數60顆。
哥倫比亞 (Colombia)
哥倫比亞主要採用豆粒大小作為分級標準。一般來說,大顆粒的生豆不僅價格較高,烘焙後的風味也更加明顯。
- SUPREME SCREEN 18+ (頂級精品): 通過18目篩網,是最高等級。
- SUPREME: 通過17目篩網。
- EXCELSO EXTRA: 通過16目篩網。
- EXCELSO EP (商業等級): 通過14-16目篩網。
- UGQ (Usual Good Quality): 通過14目篩網。
印尼 (Indonesia)
印尼的分級標準主要以瑕疵數量為基準,並特別重視手工篩選過程。因此常會看到DP (Double Picked) 或 TP (Triple Picked) 的標示。
- G1 (Grade 1): 瑕疵數少於11。
- G2: 瑕疵數11-25。
- G3: 瑕疵數26-44。
- G4a/G4b: 瑕疵數45-80。
- G5: 瑕疵數81-150。
- G6: 瑕疵數150-225。
- 特殊標識: "DOUBLE PICKED" (二次手選) 和 "TRIPLE PICKED" (三次手選) 代表經過多次篩選,品質更佳。
中美洲 (Central America)
中美洲產區(如哥斯達黎加、瓜地馬拉、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)主要依據種植海拔高度和豆子硬度進行分級。一般來說,海拔越高,咖啡豆密度越大,風味越佳。
哥斯達黎加 (Costa Rica)
- SHB (Strictly Hard Bean): 海拔 > 1200米。
- GHB (Good Hard Bean): 海拔1000-1200米。
- MHB (Medium Hard Bean): 海拔 < 1000米。
薩爾瓦多 / 洪都拉斯 (El Salvador / Honduras)
- SHG/SHB (Strictly High Grown): 海拔 > 1200米。
- HG/HB (High Grown): 海拔900-1200米。
- CS (Central Standard): 海拔500-900米。
瓜地馬拉 (Guatemala)
- SHB (Strictly Hard Bean): 海拔1600-1700米。
- FHB (Fine Hard Bean): 海拔1500-1600米。
- HB (Hard Bean): 海拔1350-1500米。
結語
了解這些主流產地的分級標準,就如同掌握了選購咖啡豆的密碼。下次當您看到包裝上的「G1」、「AA」或「SHB」時,就能更有信心地判斷其品質與潛在風味,從而精準地找到最適合您口味的咖啡豆。